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長不大的老男孩

許多人都已經看過了由朴贊郁執導的「原罪犯」(OLD BOY),然而卻鮮少人知道這部片子的漫畫「鐵漢強龍」,早在今年2007年不知道什麼時間,悄悄地推出了完結篇。原作鐵漢強龍,編劇是土屋ガロン,作畫為嶺岸信明,台灣中文版由東立代理。
原罪犯最廣為人知的鏡頭莫過於活吞章魚、生剪舌頭、或是榔頭拔牙,很遺憾的是這些畫面在原作漫畫中通通都沒有(XD)。其實電影雖然套用了原作的故事主線,但是結局與表達的主題卻大相逕庭,因此我認為還是不要把電影當成改編作品來看待比較好。

電影劇中的人物,除了主要的三個角色外,其餘角色的戲份乏善可陳,就真的只是出來跑龍套的,而漫畫中卻有相當充裕的段落描繪每一位配角的性格。相比之下,電影版真的是為求塑造張力,而顯得過於矯情。當然,電影裡面最關鍵的亂倫戲,漫畫中也沒有,人總是不由自主尋求復仇的機會,是電影中極欲表達的主題,卻並非屬於原作漫畫的命題。
原作中,主角‧五島追查自己被囚禁的真相,解開各種撲朔迷離的謎團之後終於發現,綁架他的正是他的小學同學‧柿沼,柿沼仍然將自己封閉在小學時期的感受之中,五島的出現撼動了柿沼的存在意義,這也正是柿沼在成年後執意封殺五島的真正原因。
永遠處於最容易感受孤獨的青春期,多愁善感的男孩抗拒自我的成長與腐敗,我想這才是名為OLD BOY的真正用意吧。
最後,附上原罪犯片中我最喜歡的其中一支配樂,沒看過電影的朋友也可以看看片中部份的畫面,美術設計的風格相當值得一看。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愛妻便當
中午吃飯的時間,我拿出了愛妻便當來享用。
吃便當的時候,同事問我今天怎麼沒有趁中午時間打電話回家給老婆,我說,那是因為之前還在蜜月期,兩個人稍微分開一下去巷口倒個垃圾也不甘願,可是現在,只要吃下這愛妻便當,就能感受到老婆隨時跟我在一起。
我想起來,昨天晚上回到家時,妻只穿著一件圍裙就跑出來迎接我,妻子手上拿著奶皇包,調皮地問我,要吃哪一個奶皇包?我看到的時候忍不住發火,她實在太不小心了,如果開門的不是我是陌生男人那怎麼辦呢?可是妻不愧是我的愛妻,真是太可愛了,稍微跟我撒嬌一下,我的怒火便完全消去。接著我開始吸吮起她的舌頭,這時候的我滿腦子只想跟妻結為一體,永遠永遠不分離,因此我粗魯地將她的圍裙給脫掉,妻一絲不掛地被我擁在懷中。
我是多麼地不想與妳分開啊!哪怕只有一分鐘,我都想待在妳身旁,才上不到一個月的班,我就快瘋了,我好愛妳。
我突然靈機一動,於是便用力地掐著妻的脖子,她不停地掙扎,直到斷氣為止。妻手上的奶皇包掉落在地上,我揀起來把灰塵拍掉就吃掉了。然後,我開始分解她的屍體,小心翼翼地用菜刀將骨頭與肉分離,切下來的肉就包起來冰在冷凍庫中,骨頭就丟到廚房中的鍋子裡煮成高湯,順道一提,我還煮了一碗拉麵來當消夜。
其實,愛妻便當就是用愛妻的屍體烹調而成的呢!
將愛妻吃下肚子,就永遠不會跟她分別囉。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挖掘自身與歷史的連結-氫酸鉀
大家可以向旁邊的連結欄看過去,是不是有「曼荼羅」與「台灣氫年」這兩個連結?沒錯,那都是氫酸鉀開設的部落格,依照創作主題區分,前者是氫酸鉀與LEE、蜥蝪共同合作的「曼荼羅」系列,這是奇幻系的創作,卻有別於我們所認識的西洋奇幻,裡面沒有騎士、龍、火球,取而代之的是一則則來自於佛經中的故事。說起來有點諷刺,我們通常在提到奇幻的同時,腦袋中浮現的卻是魔戒、龍與地下城或是哈利波特,這些種種源自於西方的元素竟然將我們的腦袋給綁死。
是太陳腐了嗎?還是距離我們太遙遠了?就是沒有人會提起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回歸到自身文化,是氫酸鉀一貫的創作理念,根據很久以前的一次長談,氫酸鉀的想法相當簡單明瞭,在這一點上面有著他莫名的堅持,或許可以這麼說,就因為是這麼純粹的想法,所以有力量能夠挖掘出其他人所看不見的東西,我稱其為「自身與歷史的連結」。
這樣的創作動機,更前進一點,創作出了「台灣氫年」系列。在這邊,他向古早的台灣文獻取材,每幅圖像人物的背後都有故事。與其說他這一系列是插畫,不如說是肖像畫更為恰當,會這麼評論並非只是因為畫中都是角色或站或坐、以一些靜止的姿態呈現,而是仔細看便可發現,其中的空間感是扁平的,背景透視的處理與呈現人物的視角大不相同,人物與背景看似有所區隔,卻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很有表現主義的味道。表現主義掘起於二十世紀初,特點是鮮艷的顏色、扭曲的形式、平面、缺乏透視、基於感覺,而不基於理智,不論是時代或是表現形式都不謀而合與台灣氫年產生了共時性。然而,不知道氫酸鉀本人有沒有意識到一點,這系列作品角色的造型有著相當大的反差,一是相當地寫實,幾乎遵照文獻資料描繪;或者是相當地超現實,彷彿從電玩遊戲中脫胎一樣。
下面的影片,是當時為了氫酸鉀的展覽「原子序」與「週期表」特別製作的,為了呈現他混亂充滿狂氣的繪畫風格,因此試著利用電腦製作出類似刮片這種破壞畫面的效果。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作品推荐]生珠
初次看到這支影片,直覺聯想到金基德那自虐虐人的美學,整個創作脈絡似乎延續了她大學時期所製作的[瘤].那是一支有著卡夫卡小說氣息的動畫作品,[瘤]的大意是說,一個男人某日起床發現自己的臉上長了一個瘤,不管怎麼弄,瘤都離不開男人的臉頰,男人硬著頭皮出門,結果卻遭受社會上莫名其妙的歧視眼光.
好像在說每個人都有不堪被檢視的一面.
回到生珠,我總懷疑這支影片是不是在驚悚的暴力場面底下暗自感慨些什麼東西的喪失,就像片中女人不斷地逃離鳥群,卻又如宿命一般地遭到傷害,望著那全是骨骸的場景,在我心裡是直打哆嗦.
另外這是下集